动静健康 | 19岁少女确诊,这种癌越来越年轻化……

大健康事业部转载自南京市中医院 | 2023-09-18 11:14

提到“癌症”,大家往往谈“癌”色变,也有部分人不以为然,认为是年纪大的人才会得,年轻人可以不重视。其实癌症不仅仅和年龄有关,更和很多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特别是一种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30岁以下患肠癌的人群比例逐渐升高,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招。

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中医师吴崑岚介绍,自己在临床上就遇到一个这样的案例,一个刚刚上大一的女生,一直有便血的症状,自己本没有在意,因为听说便血的颜色可以判断病情,如果是鲜血,一般是痔疮,暗红色的血才是肠癌。觉得自己年轻,而且除了便血并没有其他的症状,也就一直拖沓着没有去医院治疗。

一次偶然的体检,竟然被提示是肠癌。在医生的积极治疗下,手术取得成功,女同学也在休学两年后重返了校园。这样的案例不是孤例,便血是肠癌最常见的早期信号,一般为暗红色血,但在临床上也遇到许多便新鲜血的患者是肠癌的情况。因为肠癌的隐匿性,及时的检查治疗尤为重要。

认识结直肠癌

01

结直肠癌是一种发生在结肠黏膜上皮部位的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多见的消化道恶性疾病。而导致患上结肠癌的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自身遗传基因的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异,以及错误的饮食习惯、长时间患有一些消化道疾病等因素有关。

错误的生活方式

02

1.久坐不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数据显示,久坐办公室的人肠癌的风险增加。

2.钟爱烧烤、油炸类食物。很多年轻人的三餐除了外卖还是外卖,偏爱麻、辣、酸、咸、煎、炸、熏、烤八大重口味,习惯吃宵夜,如同让胃肠道长期在休息时间“加班”,重口味刺激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增加肠癌风险。

3.喝酒和吸烟。吸烟可以对大肠产生长期性、持续性的慢性刺激,从而诱发大肠癌。

4.饮食结构不合理。只爱吃肉、无肉不欢吃肉过多,是肠癌的高危因素。过多的营养物质摄入,特别是富含丝氨酸和蛋氨酸的食物将更有可能诱发癌症。尤其如今人们的饮食结构愈发高脂肪、高蛋白化,更易诱发癌变。

划重点

结直肠癌早期几乎无明显症状,只有肿瘤发生到一定的大小,侵犯周围的血管或自身过度生长,发生缺血、糜烂、坏死,出现明显的便血症状。但一旦出现症状,往往患者已经处于结直肠癌的中晚期,甚至已经丧失了手术时机。

结直肠癌病程发展比较漫长,从肠道内的小息肉发展成为结直肠癌往往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这就使得它容易预防。但在我国,大部分患者往往等出现了腹痛、消化道出血(黑便、血便等)、消瘦、腹泻、腹部肿块、排便习惯改变等结直肠癌的报警症状,甚至是出现肠梗阻以后才去就诊。

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最佳方式就是定期做检查。这其中有两种检查:一是大便隐血,二是肠镜检查。大便隐血检查方便,但筛查并不是十分全面的,肿瘤坏死后才会出现隐血,所以前期的预防还是要靠肠镜。普通人建议在50岁的时候做一次肠镜,有家族遗传史的可以将时间提前十年。

“所有的肿瘤都是蓄谋已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肠镜的检查也必不可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