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票】光影视听|【国漫崛起的“根”与“魂”】一场跨媒介的“文化复调”

贵州音乐广播 | 2025-03-03 12:00

导演饺子曾说, “1979版的哪吒是电影的灵感起点”。 

动画中,“哪吒”穿着红肚兜,配以红绫和金圈,闪着两只乌黑机灵的大眼睛;两道硬挺的剑眉,显得十分威武,一派不平凡的孩子英雄的形象。“小白龙”则全身白色,朱砂眉,表现出他既是一个高贵的龙子龙孙,又是一个骄横不可一世的小霸王。

1979年《哪吒闹海》一问世,便惊艳戛纳,成为第一部出现在戛纳电影节的华语动画片,还荣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

同年,著名文艺家、艺术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主持创作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哪吒闹海》,将动画角色升华为民族艺术的图腾,书写了动画与壁画的“双生”传奇。张仃 《哪吒闹海》壁画局部

壁画《哪吒闹海》题材与形象来源于动画片,并参考民间木版年画、中国传统壁画以及张光宇先生设计的《大闹天宫》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1979年夏,张仃(中)、张一民(左)、楚启恩(右)在首都机场壁画《哪吒闹海》绘制现场

动画与壁画,一动一静,共同诠释了“民间美术是根”的艺术理念。

《大闹天宫》设计图

1960年,著名艺术设计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光宇接到一项重任——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大闹天宫》设计人物造型。

这位曾以讽刺漫画《西游漫记》闻名的艺术家,决意将京剧脸谱、民间玩具、民间年画中的造型熔于一炉,“用墨、色、线统一,形成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猴王的动画造型,创造了一个被世人认可的中国动画角色。”

《大闹天宫》设计图

动画片《大闹天宫》,出道即巅峰。

它的人物造型设计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张光宇先生对民族艺术的极致提炼,让孙悟空的金箍棒不仅敲开了龙宫的大门,更敲开了世界动画的“中国学派”之门,使得张光宇先生成为这一领域的中国杰出代表人物。

《大闹天宫》设计图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再到《哪吒2》,从戛纳电影节首度亮相到攀登全球票房榜,中国动画的每一次飞跃,背后都是一场接力,“这不是一个人的哪吒,是一代代艺术家的风火轮。”

从上世纪张光宇笔下《大闹天宫》的潇洒写意,到张仃在《哪吒闹海》中注入的民间美学基因,这些永不褪色的艺术瑰宝,如今正通过新生代动画人的国际化表达焕发新生。

观看精彩电影,享受时尚生活

贵阳星空影城 订票电话:85669547

想去看电影的朋友,可搜索FM91.6贵州音乐广播参与全天节目互动,将有机会获得由星空影城(保利温泉店)或(东原财富店)提供的两张电影票。

主持人:李雯

FM916 播出时间:

(工作日)09:18、13:45、19:48

(周末)08:45、13:45、19:48

《光影视听》,用你的耳朵听一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