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学者断言此地隐匿着一段精彩历史?走进安顺天龙古镇,解锁时光密码

2025-08-13 07:19

 一百多年前,日本知名学者鸟居龙藏来到天龙时,为何会断言此地隐匿着一段精彩历史?这里的屯堡人曾不辞千里奔赴南京寻根溯源,随着时光流转,两地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因缘故事?一位年轻的屯堡人首次发布短视频,竟收获了四百多万的点击量,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将走进贵州,踏入安顺天龙古镇,读懂一段跨越时空的家国记忆。

这里有位于天龙古镇的佛教名山天台山,其东南西三面皆是绝壁。在那狭窄的山顶之上,坐落着五龙寺。寺内木结构房屋共计48间,建筑与山石完美融合,堪称石头的绝唱、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五龙寺始建之初,具备极强的军事属性,是明朝军队的指挥要地。随着时光的推移,军事色彩逐渐淡去,天台山演变成了佛儒道三教合一的香火圣地。

“我家就安在天龙屯堡古镇。小时候听爷爷讲,我们的祖先乃是明朝时从南京而来的军人。我们居住的房屋、身着的服饰,乃至说话的口音,都别具特色。如今,众多外地人慕名来到我们天龙屯堡探寻明朝遗风。为他们讲解历史文化的同时,我也在重拾关于根源的记忆。”天龙屯堡景区导游郑盼说。

这里居住着1400多户人家,整个村寨的居民皆为屯堡人,且都是汉族。屯堡人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4世纪中叶。大明王朝时期,最初在天龙定居的是四位屯军将士——张陈沈郑等四公。他们随明军大部队从江南行军至此,结下深厚情谊,结拜为异姓兄弟,并以“征定”为共同之名,饱含着对胜利与安稳的祈愿。

“我们村寨里,这四大姓各有一本家谱。就像我是郑氏祖先的后裔,据郑氏族谱记载,我们是从河南荥阳迁徙而来,传到我这一代已是第22代。”导游郑盼说。

漫步于天龙古镇的古街古道,古桥古井、古树、古宅随处可见,石屋林立。身着凤阳汉装的妇女穿梭其间,置身于此,仿若穿越回了明朝。这里的人们坚信,自己的根源在明朝的第一都城——南京。

沈万三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商人,有关他的真实故事至今仍是史学界的未解之谜,但其财富传说却广为流传。相传,沈万三当年因触怒皇帝被发配云南,为躲避迫害,他将子孙分散至贵州各地,次子沈茂便在天龙安顿下来。沈万三在此居住了三年,当地百姓都把他当作财神爷,游客也格外青睐此地。

1997年,天龙陈家后人前往南京寻亲,他们从朱元璋陵园带回一捧泥土并埋土立碑,天龙人则种下这棵香樟树,以此寄托追源思乡之情。

饭笼浦是天龙古镇的前身,它曾是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不难想象,在这中原朝廷与西南边陲之间的往来驿站,一碗热气腾腾、口味独特的驿茶,曾慰藉过无数天涯旅人的疲惫。

早在1999年,天龙就着手谋划旅游开发。2001年9月,县里整合成立了贵州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将一直以农为主、兼营工商的天龙屯堡人推向了旅游开发的浪潮。

古时饭笼浦,如今的天龙镇。在这个最早开发的屯堡原住民生活旅游区,游客能近距离感受地戏文化,还能一边品茶,一边品尝当地美食松糕粑。

地戏是安顺屯堡人标志性的文化名片。然而,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屯堡地戏的传承也面临挑战。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每一代屯堡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坚守、传承和创新这项了不起的传统。

“我的爷爷陈先松,是安顺地戏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一直希望我学习地戏,可我接触得太晚了。后来爷爷离世,当时来了很多人悼念他。地戏是爷爷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我下定决心练习,还尝试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广。第一条视频发布后,竟收获了四百多万的点击量,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其实我作为年轻人,平时喜欢刷直播、看视频,发现很多省外的戏曲很火,深受年轻人喜爱。我就想,家乡安顺的地戏为何不受当地年轻人欢迎,不能走出去呢?当时我就想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把它记录下来。”安顺地戏非遗传承人周顺说。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这或许是对天龙历史文化最为生动的诠释,也是安顺屯堡人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写照。英雄祖先为国戍边的光辉岁月虽已远去,但昔日江南水乡富足安定的生活画面却依旧清晰。屯堡人勤劳耕作、善于工商,他们执着地传承文化,巧妙地延续传统,这或许就是对祖先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