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贵州·对话丨画家徐恒:立足新时代 弘扬中华美学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创造更多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中国审美风范的高峰之作、传世之作。
国画之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于尘世之间,取点滴精华,写心中丘壑;花鸟鱼虫,山石水草,美丽的自然之道在白纸上翩翩起舞;山光水色,那峻峭的山姿与清澈的清泉,静谧中无处不透着恢宏的气势。一幅气韵生动的作品,如同松间听风,如临瀑听水,直指内心,震耳欲聋,回味无穷。一笔一画间,体现着画中的优雅与静美,诉说着大自然的生命与芬芳;随意挥毫恣意泼墨,放肆地呈现着山水间蕴含的大道,彰显着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画中的崇山峻岭,那幽远与磅礴之中,又蕴含了多少情感与信念。
徐恒作品《鼓楼》
FM91.6贵州音乐广播12月16日14:00,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农工党贵州书画院副院长徐恒走进《原创贵州·对话》,立足新时代,弘扬中华美学。
扫码在线收听节目:
百姓关注App扫码观看:
徐恒作品《古寨白月光》
徐恒的山水画,总能让人感到一种气韵上的冲击与感染,不管是淡冶如笑的春山,苍翠欲滴的夏山,还是明净如妆的秋山,惨淡萧疏的冬山,景不同,画作传递的感情亦因时而变换,那种万物萌发的葱郁,那种烟雾氤氲的迷离,那种霜天万类的成熟,亦或是那种冷寂肃杀的静谧,都精到地诠释了画家对于笔墨技巧驾驭的娴熟与浓淡干湿的掌控。
湄潭西来庵外写生
夜郎湖写生
徐恒认为山水画的创作,是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精神思想有相当的认识和理解后,借用“山水”的形式作表达上的实践和探索。只有这样的画家在历史上才能称为士夫画家,士夫画家是中国绘画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他们是中国绘画艺术精神的建设者,是他们把中华文化的精髓践行于绘画艺术,使中华绘画艺术得以传承和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士夫们之所以流连于山水间,是想借助山水这一平常的形式,实践那超越自然的价值。山水于他们,不是用于悦目的,而是用于悦心的,悦天下人之心。山水是寄托画家内心情怀的最佳“趣处”,于山水间,抒发士夫们对生养中华民族山河的热爱和文化自信。他始终坚定中国近现代画家黄宾虹先生所说的“祖国山河,无山不美,无水不秀”。山水间的“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一张白纸上“重新安排的山河”往往是作者在精神上,实现超越人世间,直达与宇宙合一的天地境界。
徐恒作品《雨后新绿》
徐恒作品《夏山图》
跨越山河,跃于笔尖。徐恒总会在游历山水中给予自己画作上的灵感,但他的内心最了解或者说最有表现能力、表现欲望的是贵州的山川地貌。不仅是想表现贵州山川在物理上或者地质地貌结构上的不同面貌,还有他对家乡这块热土的理解和认知。“居山野、傍溪流、屏闹市、守幽斋”,作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三十多年徐恒坚持在贵州黔南、黔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写生,只为让更多的人认识贵州、了解贵州、爱上贵州。他的画从贵州崇山峻岭中蒸腾盘绕的云雾里,捕捉到那涌动在黔中大地上博大苍茫的生命气息。经过长期深入的体会,徐恒洞察到那些处于相对原始自然状态下,比较“静止”的生命形态后面的蓬勃生机。如何看待世界决定了如何表现世界,纸面上的山水,是画家所认为的山水。隐于贵州山间的徐恒笔下纵墨的卷上,你能体会到的是民族气息的情意绵远。
徐恒作品《列障图云山》
徐恒作品《天高云淡山青》
徐恒作品《云飞不到顶》
徐恒以沉实、朴厚之笔墨表现山河苍莽浩大之气,在自然与生命的气息交融中别开灵境。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在自己艺术探求的过程中对中国画发展之路的新思考和对中国画的贡献。力求创作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他不仅是这个时代一位出色的艺术家,也是这个时代民族文化的积极探索者和传播者。
作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的徐恒将会继续带领贵州广大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推出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美术作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勇攀艺术高峰。
徐恒,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农工党贵州书画院名誉院长。作品被国际奥委会,中国美术馆等各级专业机构收藏。在国内外多个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有多篇论文及作品发表于各类专业刊物,出版多本个人画集。
FM91.6贵州音乐广播12月16日14:00,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贵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农工党贵州书画院副院长徐恒走进《原创贵州·对话》,立足新时代,弘扬中华美学。
扫码在线收听节目:
百姓关注App扫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