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用气象唤醒绿水青山 赋能旅游产业激发新活力

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 | 2024-08-01 11:42

近日,贵州省气象局2024年“绿镜头·发现中国——走进贵州”的采访团队深入安顺,实地探索气象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成效。在这片被誉为“21℃的城市”的土地上,“气象+旅游”正逐步成为气象资源利用和服务创新中最活跃、人民群众最能直接感知的新领域,也是该地旅游经济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发展方向。气象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正引领着安顺避暑旅游迈向全新阶段,并催生了新兴的旅游产业集群,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华美乐章。

得天独厚  避暑天堂的自然密码

“这里四季如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尤其是夏季,当外界热浪滚滚时,安顺全域90%以上的区域平均气温稳定在21℃,这份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使安顺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追捧的避暑胜地。”安顺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晓满怀热情地向记者们揭示了安顺避暑胜地的自然密码。

安顺的夏天确实是一个独特的季节,其凉爽的气候和充沛的雨量构成了这一地区鲜明的气候特征。一年中的大部分降水都集中在夏季,占比高达55.1%,这不仅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还孕育了众多自然奇观,如黄果树大瀑布的雄伟壮观、龙宫水溶洞的奇幻美妙。这些自然景观的存在,无疑为安顺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在安顺市虹山湖公园游玩的市民金国祥,已届70高寿,他向记者分享了对安顺夏天的感受:“微风轻拂,不仅带来了凉爽,驱散了炎热,又给人心灵上的一种宁静和放松。”这份由自然赋予的内心体验,是安顺夏天赠给群众的珍贵礼物。

“安顺的温度都处在舒适、适宜度假和旅游的范围内,四季宜居。”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剪艳罗加介绍,人体的适宜温度为15至24℃,而安顺市夏季在适宜温度区间的日数平均有61至84天。安顺宜居的生态、宜人的气候、舒适的环境共同构成了安顺避暑胜地的独特魅力。这独特的气候,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那份难以言喻的清凉与惬意。

 智慧气象  守护景区旅游安全

安顺市气象局深知气象服务对于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不断完善气象站网建设,为旅游景区提供精准、高效的气象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23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站点间距缩短至6.3公里,实现了对安顺全域的精密监测。同时,引入X波段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先进探测设备,大大提升了旅游气象综合监测能力。

“我们致力于实现‘监测精密’,为旅游气象服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徐晓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工作的严谨与执着。在景区服务方面,安顺气象部门不仅提供天气实况、风险预报、雷电灾害预警等多元化服务,还积极推进智慧气象建设,将气象数据实时接入“安旅通”平台及智慧公交站台,为游客提供便捷、直观的气象信息服务,创造了旅游业的核心价值。气象景观预报日益成为游客安排行程的关键要素。

“加强天气旅游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推动景区安全管理。”徐晓表示。安顺将打造集智能观测、预报、服务一体的“智慧气象”,构建交互式服务网络,护航游客安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服务中崭露头角,气象服务为公众出行写下越来越密集而温暖的注脚。

此外,安顺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也及时开展,有效减轻了冰雹等自然灾害对农业和景区的影响,为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气象部门的智慧守护,让安顺的旅游景区更加安全、更加宜人。

走在安顺市石头寨普叉村古村落里,层层叠叠的石屋气势壮观。这里的匠庐·村晓民宿,仅有的36间客房,在这个夏季“一房难求”。民宿负责人翟云洪喜不自禁,他的民宿每天接待游客数量不断攀升,收入可观。

在匠庐·村晓的游客大厅里,安装有一个“黄果树匠庐气象智能服务平台”设备,屏幕显示着当天气象的一些相关数据。翟云洪表示:“民宿的业态发展离不开智慧气象护佑。在我们这里搭一顶帐篷,铺一桌美食,坐在休闲椅上聊聊天……这都是我们匠庐·村晓为旅客提供的体验项目,但在享受美景的同时,还得和天气打交道。”

翟云洪明白,匠庐·村晓依托黄果树景区资源,汲取老普叉村自然资源的养分,其建造和落成离不开一份山水和气象服务。“当地的气温、降水、湿度、风速、光照等信息和气候季节变化特征,都会影响旅行情趣以及自然景观的美观度。”翟云洪说。

为了提高气象为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安顺气象部门与景区进行了深度合作,在景区里安装了智慧气象平台等设备,并设立安全应急部门联系专线,及时关注山区天气变化,以便第一时间获取恶劣天气预警信息。游客还能通过平台,查询景区实时天气,灵活调整出行计划和行李装备,获得“安全感满满”的旅游体验。

气象数据转化  赋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气候资源赋能旅游产业,让安顺成为游客青睐的避暑康养胜地。2023年,安顺市接待游客5307.3万人次,黄果树景区接待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全市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游客人均花费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04.9%、110.3%、105.1%,带动避暑房产销售超过3000套、增长44%。“黄龙屯格”实现一体化运营发展,天龙、云峰等屯堡景区提质升级,黄果树串珠成链效应显著增强。

安顺市气象局深入挖掘气候资源的潜在价值,通过精准的气象数据分析,成功打造了“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生态品牌,并荣获多项殊荣。这一品牌的树立,不仅提升了安顺旅游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安顺的避暑魅力。

“我们利用气象数据,计划为景区开发定制式、个性化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徐晓介绍,黄果树“观彩虹”、格凸河“观神光”等特色气候景观路线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安顺的旅游产品体系,更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与满意度。为收集到更为丰富的气象数据,安顺市气象局将统筹推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在黄果树、龙宫、天龙屯堡、格凸河等旅游景区建设多个监测站和科学服务平台,为景区安全管理、规划游览路线等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后续安顺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等气候品牌夯实基础。

同时,安顺市气象局还积极推进气候生态价值转化工作,通过建设负氧离子监测站、景区小气候监测站等设施,收集更为丰富的气象数据资源。这些数据不仅为景区安全管理、规划游览路线等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更为推动气候旅游、气候康养、气候旅居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采访中,遇到了多位与安顺气候有着不解之缘的人物。安顺市民唐莉用“三个非常”来告诉我们:“安顺的生态和空气都非常好,非常适合居住,现在退休了,感觉老年生活非常幸福。”而宇溪星空餐厅负责人许鹏则从外地人的角度分享了他的感受:“从山西来到安顺后,我被这里的气候深深吸引。目前餐厅的生意也因为这份独特的气候资源而日益兴隆。”

据了解,安顺市气象局将持续挖掘、释放气象数据要素价值,高位推动“气象数据X”行动,探索搭建气候生态价值转化桥梁,开发安顺气候旅游资源,推进“气象+旅游”融合发展。同时,将开展定制式、个性化旅游气象服务,不断提升旅游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化水平,擦亮“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品牌。

安顺以其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精准的气象服务成功打造了避暑旅游的新名片。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气象服务的持续优化,安顺的避暑旅游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正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