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大讲堂丨【教育奋进之美】二十大代表刘秀祥:大山深处也可以做出教育的高地
走过党代表通道,又走上《贵州教育大讲堂》,党的二十大代表、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的步履匆忙却坚定沉稳。
“我的成长道路要特殊一些。因为在我4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又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我从小就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学。”10月24日,在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教育大讲堂》节目录制现场,刘秀祥坦诚地与大家分享从一名“千里背母上大学”到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再到成长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的心路历程。“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当选党代表那天,我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苦和光荣,挫折与进步,陪伴着我一点一点的往前走,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让我在精神的世界里一路畅通一路丰收。”
回望过往,刘秀祥在倾情讲述中,声音中透露着面对苦难不屈不挠的奋斗力量,眼光里传递着教育改变大山的坚定信念。“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黔西南州望谟县当一名乡村教师,去帮助大山里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十年来,我有幸见证和参与到了家乡的发展,看到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亲们都摆脱了贫困,孩子们在大山深处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我坚信,向上的成长需要从向下的扎根开始。我将继续扎根山区,教书育人,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刘秀祥说,十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乡村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他的家乡望谟县的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我们全县最漂亮的建筑和最好的环境应该就是学校。2012年,我们全县只有70人考上大学,但是2022年,我们有1300多人考上大学,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望谟县教育的发展其实也是贵州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希望大家把之前‘背母上大学’的我忘掉,我现在就是大山深处的一名普通教师。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跟广大乡村教师一起奋斗。我愿意做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守梦人。”刘秀祥表示,作为一名党代表、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他很关注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工作的部署。“与以往党代会报告不同,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单独成章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表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本次报告的一大亮点,这样的变化更加突出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我聆听后倍受鼓舞。我现在的梦想是:在大山深处做出教育的高地,让大山里的孩子们都有更好的未来。”
为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刘秀祥发起的“助学走乡村行动”骑坏了多少辆摩托车?当乡村教师的十年间,他又牵线资助了多少名贫困学生?他工作的学校近些年都有哪些变化?⋯⋯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近期将要播出的第19期《贵州教育大讲堂》特别节目——“教育奋进之美”将一一为您揭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