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满仓、鱼儿肥,西山镇金秋“丰”景如画

爽爽贵阳红色息烽 | 2023-10-09 09:05

金秋稻黄,如约而至。国庆长假,走进西山镇鹿窝村,一片片金黄的水稻随风摇曳,沉甸甸的稻穗犹如珠串颗颗金黄饱满,空气中弥漫着稻香,放眼望去,收割机在黄澄澄的稻田之间忙碌着,一派丰收景象,农民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最是一年秋光好,稻谷盈仓鱼满塘。”今年,西山镇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以及生态鱼等养殖业产量均创下了历史新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今年的水稻长势特别好,谷粒饱满、亩产提升,是一个丰收年!”鹿窝村村民吴哲琴笑容满面,“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农民种地有技术,收获效率提高了,销售也有保障。这都要感谢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让我们种地越来越有信心。”


“前期水稻遭遇了病虫害,幸好有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防治,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西山镇鹿窝村党支部书记杨漠富说,“作为息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鹿窝村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在水稻、油菜种植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因地制宜开展稻油轮作。在此基础上,成立村集体1+1混合所有制公司,发展粮油加工,同时依托西望山越野跑、滑翔伞比赛等体育赛事抓好宣传,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发展。”


据了解,今年西山镇预计水稻总产量246万公斤。入秋以来,西山镇紧紧围绕农业生产,以“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方式抓好秋季粮食收割工作,确保颗粒归仓,使每位村民获得收益,推动乡村振兴。

“收鱼咯……”在西山镇小堡村的鱼塘边,村民们忙着张网下塘,大家麻利的拦网、分拣,将鱼捞到鱼筐内,肥硕的鱼儿在水中翻腾跳跃,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这批鱼大概有10万斤,目前都处于脱销状态。我们主要养殖鲟鱼、三文鱼、鲈鱼、大口鲶等,总计60万尾,预计总产量有500万吨,预计年产值达1200万元。”贵州水之源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人员翟兵高兴地说,今年基地的生态鱼迎来丰收,探索规模化、产业化的科学养殖道路步履铿锵。“近年来在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充分利用优质水资源,引进现代化养殖技术,邀请专家来现场指导,鱼的产量比往年提高了不少。”

小堡村是息烽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引导养殖户走规模化、产业化养殖路子的一个典型。目前,西山镇渔业养殖面积总计148亩,下一步将充分依托市县大力推动生态渔业发展的契机,持续提升西山生态渔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聚力打造“鱼腾西山•生态渔谷”名片。

近年来,西山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春耕春管春种、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整治等方面提质提效,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坚守耕地红线,在耕地质量上下足功夫,镇班子成员、农技干部创建领办示范点7个,按照良种、良法推广示范种植面积3500亩,提升粮食单产。目前已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15余万亩,加大良种良法的试验推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下一步,西山镇将持续聚焦“强三农”各项目标任务狠抓落实,把粮食安全牢牢抓在手上,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落实奖补政策等多项举措,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结合西山镇产业规划及优势,深入探索“稻油轮作+渔旅观光+农产品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模式,守住百姓“米袋子”,鼓足百姓“钱袋子”。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