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岔村

村史百科 | 2024-12-22 09:28

两岔村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三合镇两岔村

该村落着落于三合镇政府所在地的西南部,由两个自然村组成,距三合镇集镇约4公里,东面和南面与茅台镇毗邻,西面与红旗村交界,北面与新农村接壤。两岔村主要民族为汉族,全村共有690多户,3900多人,两岔村的传统村落核心区划在中心组。两岔村辖8个村民组,合心组、中心组、光明组、合理组、胜利组、顺丰组、翻身组、雄心组。两岔村主要以发展种植业(高粱、柑橘)、养殖业(小白虾)和酒工业为主,以外出务工为辅。居民住房建筑风格为黔北民居风格,庭院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现存村落传统民居建筑54栋,结构、风貌均保存较好。核心区有44户人家,建筑主要以土木结构为主。雷家大院到目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植物有松树和柏树,森林覆盖率高达50%以上。

触见历史

口述史

口述人:雷照玉,汉族,70岁,两岔村前支书,1978年参加村里工作,2021年退休,在村里工作40来年,对村里的历史和文化比较了解。

口述内容:口述人讲述了村落历史、村落概况等内容。

据当地村民口述,从雷家祖公雷炼到现在,两岔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历经19代。雷家始祖是由湖南的嘉禾县搬到桑树坪,第六代祖又由桑树坪搬到雷沙坪,雷沙坪也就是现在的核心区---两岔村的中心组。此后他们便在此地建屋造房、开垦田土、发展产业、繁衍生息。

环境格局

自然环境

地质地貌:两岔村主要以山地地形为主,喀斯特地貌。

风景名胜

营盘:为了躲避匪患而建立的营盘,营盘位置一般都比较险要和陡峭。匪患猖獗的年代,由于没有武器与之抗衡,村民利用自然优势,在营盘上放置大石头和木头,每当有土匪入村,全村的人就往银盘上跑,老弱妇孺在前面,年轻力壮的男人断后,等大家都跑到营盘上,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石块和木头滚落,能把后面的土匪气势减半。

文物古迹

两岔村有几座古墓,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村落风貌

自然风貌: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14天,年平均降雨量940.5mm。两岔村以山地地形为主,喀斯特地貌,海拔为558米。主要植物有松树和柏树,森林覆盖率高达50%以上。由于气候、植被、土壤差异明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建筑风貌:两岔村落内的古建筑和传统建筑多为传统民居,民居建筑风格上采用黔北传统的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木瓦结构的黔北传统民居为主,古风浓郁;青瓦木楼,古色古香,显示出超拔、典雅和流畅的形体风格,实现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效结合。村里有松木梁、雕花窗、青石板院坝等,是两岔村古民居之最。还有随处可见的土坯房、木板房户户必备的石米碾子、石磨子、石碓窝、石猪槽等石器,这些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充分展示了当地居民智慧的结晶。

村落选址

两岔村落山林环绕,呈两山夹一谷的形态,村落周围茂密的植被、秀美的农田以及珍贵的动植物共同组成了两岔村赖以生存的空间,为两岔村落选址营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靠山而居,田林环绕”是对两岔村传统村落自然格局的真实写照,其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山林、田园、溪流、村寨四要素。

村落格局

该村落建设相对集中,主要集中于近山脚之间,与山顶平阔的地带片。近些年来改扩建也主要按传统黔北民居建筑方式进行,古村保护完好,依山靠水,独具特色,黔北民居古村落原生态氛围浓厚。两岔村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组2.2平方公里。两岔村基本保存历史原貌的村寨,村寨中的建筑,尽管因年代久远,有程度不同的毁损,但绝大部分还保存着当年的状貌,延续着传统建筑风貌。整体风貌保存基本完整,主要由民居、街巷等构成。

建村智慧

元代以来有村落聚集,清初康熙八年雷炼携妻黄氏及长子雷震天、次子雷震东及子孙共8人强忍离族之痛,经江西过川南入播州至沙坎雷沙坪(现两岔村中心组),见此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草木丰茂,入山可采,临河可渔,适宜隐居,于是定居于此,后任里长,两岔村由此逐渐兴起。两岔村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村落选址体现了雷氏先祖的聪明智慧。

民俗文化

地方方言

两岔村主要民族为汉族,村民日常交流都用遵义方言。

遵义话,指贵州省遵义市和遵义市区县内的汉语方言。遵义话新派大量发音向川黔片成渝小片靠拢。遵义话突出的音韵特点有:入声虽已消失,但大多有与舒声不同的元音,臻摄合口一三等入声字,通摄合口一三等入声字今读u;深摄开口三等入声照组字、臻摄开口三等入声照组字和梗摄开口三等入声章组字今读;曾摄开口一等入声字和梗摄开口二等入声字今读;假摄开口三等章组字和日母字韵母读ei,假摄开口三等精组字读i。

从以上特点可以推测更老派的遵义话和现在辖区内的赤水话以及东部毗邻的思南府方言等相似,但没有这些方言相较于其他西南官话比较严重的入声韵合并现象。

遵义话拥有4个声调,古入声字归入阳平。遵义话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依次为55、21、42和12。

遵义话的两字组基本不变调,只是阳平相连的名词重叠式,后一个音节变阴平。

特色文化

正月初九开灯,正月十四谢灯。龙体是竹编纸糊,内点蜡烛。玩时一般需要七八人,一人玩“宝”,逗龙抢宝,龙头紧绕“宝”起伏,龙体随之翻腾。玩龙之前要到民宅堂屋参神,有的主家把门关上,与门外人对“门吉子儿”,待门外说上一段“四季财门”后方为之开门迎入参神,主家要给予利实。如是给予粮食之类,玩龙队伍取走粮食时,要抓一把留在主家堂屋桌上,以示为主家“进财”。扎龙一般不用稻草,稻草扎的“草把龙”被视为“黄龙”,它要大于其它龙,其它龙见草把龙要拜。

自毛石场期定为每月农历逢“一、六”后,一般定为正月十一或十六日,境内所有玩龙队集中起来,有时还邀请镇外玩龙队参加。玩龙前沿街挨户参神,然后在街道上依路线玩,街民用“铁水花”或自制花等燃放烧向龙身,叫“烧龙”。此俗自进入21世纪后渐淡,毛石场也不再年年举办龙灯会,而兴四年举办一次。

历史文化

村落历史

据当地村民口述,两岔村核心区是乾隆59年,也就是1794年开始搬过来的,至今已有228年的历史。雷家始祖是由湖南的嘉禾县搬到桑树坪,第六代祖又由桑树坪搬到雷沙坪,雷沙坪也就是现在的两岔村核心区中心组。

今两岔村隶属仁怀市三合镇。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属湖广播州沿边安抚司石粉罗家。

明: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属四川行省;十五年(1382年),属贵州都司;二十七年(1394年),属四川布政司。

嘉靖七年(1528年):属播州长官司仁怀里(杨相任播州宣慰司时,仿汉制设仁怀、儒溪二里)。

嘉庆二十二年(1543年):属永宁土司奢氏仁怀县。

隆庆元年(1567年):属儒溪里唐朝镇。

隆庆五年(1571年):属播州。

万历二十八—二十九年(1600年—1601年)属遵义军民府真安州仁怀县。

清代:雍正六年(1728年)属仁怀县安罗里。

民国四年(1915年):属仁怀县东区,治地三合土。

民国六年—十九年(1917年—1930年):属仁怀县。二区,治地三合土。

民国十九年—二十四年(1930年—1935年):属仁怀县十一区,治地三合土。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仁怀县五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仁怀县三合区。

民国三十六年—三十八年(1947年—1949年):属仁怀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属仁怀县大坝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今):属仁怀县(市)

据当地村民口述,从雷家祖公雷炼到现在,两岔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历经19代。雷家始祖是由湖南的嘉禾县搬到桑树坪,第六代祖又由桑树坪搬到雷沙坪,雷沙坪也就是现在的核心区---两岔村的中心组。此后他们便在此地建屋造房、开垦田土、发展产业、繁衍生息。

历史人物/事件

历史人物:

1.雷炼,生卒年份不详,雷家祖公,清初康熙八年雷炼携家带口来到两岔村,并定居于此。
2.百岁老人雷光金,传统古村落的百岁老寿星雷光金于公元一九一八年十月二十四日生在两岔翻身村雷沙坪大房子一个平民家庭,二0一九年二月二十日在家毕世,享年一百零一岁。

他童年外遭列强宰割蹂躏之忧,内有中国军阀割据之患,五四运动浪潮高涨,烽烟不断,匪患重生,衣不蔽体,粗粮果腹,艰苦岁月,他幼入私塾,苦读不辍,毕业于仁怀简易师范学校,他生在旧社会,读的是新书,信仰“三民"熏陶新思想,他青年时代淡泊名利,放弃远走高就,回报桑梓,教书育人,桃子满门,他宣传抗日救国,经历抗日硝烟。他经历解放战火,社会更迭,走进了新中国,享受了阳光沐浴。人民当家作主,他勤耕为本,持家以俭,家丰物阜,他以儒修身,心底善良,以邻为睦,乐善好施。平易近人,他教子有方,教子以严,育子成器。他夕照桑榆晚景好,时逢盛世老人安。他风高节亮,荣载乡党,他寿满期颐,百岁老人是我们传统古村落有记载以来寿辰最高,寿冠梓里。他是一本百年岁月,百年社会的历史,是一部无言的巨著,是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称呼。他的遗风必将泼墨在春秋,教育族人。他的修身积德之道,必将影响族人,引导族人。他的厚德荫佑后昆。

历史事件:据当地村民口述,大约1794年,石达开残兵过两岔村。

掌故轶事

据前支书雷照玉口述,大约1794年,太平天国石达开的残兵过两岔村。残兵住进了雷家大院,想把雷家大院给烧了,看见神龛上写着“凭天罢。凭天罢,放开肚量要宽大。世人英雄不可挡,我只退让学谦下,装聋哑。在他欺负在他骂,虽然我是无用人,安稳自在何忧挂。凭天罢,凭天罢,一己存心要正大,瞒心昧己不可为,常将公道心间挂,去了诈,莫说此言是笑话,功多过少人上人,此后阎王都不怕”。看到这段话后,发现这是有福之家,就不打算烧雷家大院了,于是在大门上砍了三刀,那三刀的刀印至今还在。

美食物产

酿酒技艺

酿酒技艺,三合地区的民间酿酒,可以酿两种酒:一种是烧酒,一种是米糟酒。烧酒即是50度左右的白酒,这种酒以前可能有百分之几的人会酿造,它的具体工艺是:在山上采一种野草制成曲药,将杂粮或小麦、包谷(有些将几种粮食混合,有些单一)的原籽粮稍煮后蒸熟,拌上曲药装入土坛子里,将坛口密封发酵,时间至少要在一个月左右,然后起出,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取酒。三合地方把这种酒呼为小作酒。这种酒真是地道的绿色食品。酒体醇正,味道甘甜,喝了确实不上头。在以前,每逢过年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家都要请人在家中酿造,以便招待宾客。仁怀市三合镇两岔村传统村落这种酒,现代人们还在继承酿造,但户数不多,每一村只有那么一两户。但现在的发酵曲药却不是以前上山采集草药自制,而是用的国家制造的发酵曲药。发酵的时间较短,大概只有十多天,烤取时未用蒸馏的方法,而用的叫冷却器制取,酒质和以前相比约有逊色。

纺织工艺

纺织技艺,两岔村曾是主要产棉地区,最早聚居于此的先人们,利用智慧建造手工织布机纺织土布,土织布在仁怀北部历史悠久,柔软舒适,经久耐用,能织成各种花格子的土布,主要用作床单、被褥和衣服夹里、花裙。

刀尖肉

刀尖肉作为两岔村的特色美食之一,是婚庆待客的必备菜品之一:金黄的色泽、独特的香气、肥而不腻的口感让人食指大动,迫不及待地想要一饱口腹之欲。刀尖肉必须要选上好的五花肉或后腿肉切成大小适中的菱形,因此这道菜在日常菜肴中并不常见,多出现在酒席的饭桌上,并由手艺最好的主厨负责烹制。

红油豆花

红油豆花就是三合镇色美食中第三道佳肴,体现出的是两岔人民热情豪爽的品格。主要食材:新鲜豆腐500克切成小三角形状、猪油、高汤(大骨汤)、本地红辣椒面、蒜泥、生姜丝、葱花。

传统建筑

雷启华民居

结构类型:生土结构

民族:汉族

雷启华建筑为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属于一字型院落。建筑面积为122平,总占地面积为165平,该建筑为土木结构,以木为架,建筑风貌为土木结构建筑,外墙主要用泥土加固,木质玻璃窗。石头砌台阶,门前有檐廊,檐廊是赤色泥土砌成的,院中有院坝,院外有一块土地,主要用于种植蔬菜。

周延章民居

结构类型:生土结构

民族:汉族

周延章民居为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属于一字型院落,三开间。建筑面积为143平,总占地面积为178平,建筑为土木结构,层数为单层,堂屋两侧的“小二间”与屋顶之间的夹层称为天楼,上盖有青瓦顶,坡面屋,以木为架,外墙用泥土加固,门前有檐廊,主要用于放置杂物,水泥院落,院坝主要用于晾晒农作物,正屋旁边带一间偏房,建筑颜色土结构部分为红色沙土,木结构部分为原木色。

雷富云民居

结构类型:生土结构

民族:汉族

雷富云民居为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建筑面积为112平,总占地面积为143平,建筑为二开间,土木结构,单层建筑。门前有檐廊,主要用于放置杂物,有水泥院落,院坝主要用于晾晒农作物,占地约40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