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健康 | 春天最该吃的不是韭菜,而是它!对肝特别好、还养胃,错过再等一年
民谚云:“宁吃荠菜鲜,不吃白菜馅。”
眼下正是荠菜当鲜时节。庭院里、田埂上、小路边,一丛丛青绿扎堆,仔细一看,叶子像小锯子,甚是可爱!
这小小的荠菜,在野菜届中人气颇高:
有青草的鲜香,却没有苦涩,好吃!再加上谐音“聚财”,好彩头!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农历三月吃荠菜,是一年一度的春日之约。用“灵丹”喻之,并非空谈。
荠菜在民间有“菜中甘草”的美称。《本草纲目·菜部》记载:“荠菜,又名护生草,气味甘、温、无毒,利肝和中,明目益胃。”
懂养生的朋友都知道,春天是养肝的黄金期,适合吃一些具有生发阳气,尤其是能疏肝理气的食物。荠菜既补益阳气,又健脾和胃,春天吃最合适。

此外,荠菜最特别之处莫过于——既能祛寒,又能祛热。
可以说是寒热通杀,能够帮助人体维持寒热平衡,很适合冷热交接的春天。
现代研究亦表明,荠菜有一定的降压、降脂、止血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荠菜属于高度碱性食物,因此,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适当食用可以中和胃酸,以此达到养胃的目的。
饭桌上的“鲜味担当”
作为餐桌上的一种美食,荠菜从古到今也是备受欢迎。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荠菜的鲜嫩甘美,《诗经》中就有提及。
唐代人春天必吃的“春盘”,宋代的“春饼”,荠菜都是“主角”。
宋代大文豪陆游,对荠菜更是情有独钟。
据传,春日里,他闲来无事就去田间地头挖荠菜。烹饪时,他只放几片姜,不加其他调料佐料,为的是品尝荠菜本身的滋味。
吃得忘情,不忘赋诗:“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
到了现代,荠菜可炒、煮汤、凉拌,要说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当属荠菜饺子!
荠菜花样吃法,又鲜又养生
01 做馅
把荠菜切碎,然后和鸡蛋(或豆腐、肉馅均可)拌在一起做成饺子馅、馄饨馅、包子馅或春卷馅。这样的馅料,咬到嘴里,满口清香,滋味美妙极了。
02 凉拌
这个养生君就不多说了,直接上菜谱!
凉拌荠菜
原料:荠菜,香干,芝麻油,酱油,醋
做法:荠菜洗净焯水后,切碎;香干切丁,与荠菜碎拌一起;浇芝麻油、酱油、醋即可。
营养点评:本菜健脾和胃之效显著,特别适合消化不良人群食用。
03 蒸麦饭
把荠菜切小点,然后和干面粉拌均匀,加一点盐,上锅蒸几分钟即可。出锅后拌着蒜汁吃,味道特别棒。
Tips:“麦饭”是北方的一种特色小吃,常见的还有榆钱麦饭、槐花麦饭、苜蓿麦饭等,做法同荠菜麦饭。
04 煮面、做汤、调羹
煮面、做汤、调羹时加点荠菜,可以增色增味提鲜。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个食疗方~
荠菜豆腐羹
原料:荠菜150克,嫩豆腐250克,胡萝卜25克,青笋25克,香菇25克,姜末、葱花、花生油、鲜汤、湿淀粉适量,盐、麻油少许。
做法:
洗净各食材,将豆腐、胡萝卜、青笋、香菇切丁,荠菜、葱、姜切成细末;
炒锅加油烧至七成热时,各种食材一起下锅,烹入鲜汤煮7分钟,加盐,轻轻翻炒均匀后,用湿淀粉勾稀芡,淋上麻油即成。

营养点评:这款素羹既清淡又不失鲜香,荠菜有清肝明目、利湿消肿的作用。平时可多为家中老人烹制,它对血压不稳、小便不利、视物不清的老人大有好处。
最后提醒大家:
荠菜根部药用价值最高,用做食疗时建议不要舍弃;
荠菜不能久煮,否则损失其营养成分会大大流失;
荠菜属于光敏性食物,吃了以后要注意防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