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贵州桥梁“高精尖”彰显中国力量

文旅综艺节目部 | 2024-11-09 09:20

近日,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由贵州广播电视台携手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的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在重大主题报道类别中荣获一等奖殊荣。

这部纪录片首次全景展现贵州桥梁建设奇迹,以桥梁为视角观察贵州奋进足迹,以贵州为缩影弘扬中国奋斗精神。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制作,不仅让观众领略了壮美山河的桥梁奇观,更展示了贵州桥梁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前任主席、同济大学教授、著名桥梁专家葛耀君教授在接受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节目组采访时说到:“贵州在山区峡谷大桥的建造过程中,很多关键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汇聚了不同类型的桥梁,其中包括了梁桥、拱桥、斜拉桥,当然也有悬索桥,成就了贵州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同时世界100座高桥中有近一半在贵州,创造了多个世界的桥梁纪录。”

一、桥梁双子星

在中国,只有两座大桥获得了国际桥梁大会、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三大桥梁界权威的认可,成为中国桥梁界唯二的大满贯,这对桥梁“双子星”,一颗叫港珠澳大桥;另一颗在贵州,叫平塘特大桥。在技术上,平塘特大桥是国内山区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桥,桥体采用了造型优美的空间钻石形索塔,有“天空之桥”的美誉。修建这座大桥,建设者们采用的钢梁整节段纵移转体悬拼工艺,为国内首创。面对设计高度332米的主塔,建设者们因地制宜、迎难而上,在不断摸索中创新,实现C50混凝土320米高塔一泵到顶的历史性突破。自主研发的新型桥面悬臂吊机,完成了桥面的安装,有效地提高了拼装效率和施工质量。

平塘特大桥

二、小桥也能拿大奖

2022年,一座造价仅1.1亿元的贵州大桥斩获桥梁界“诺贝尔奖”——“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一时间震惊业界,这就是位于贵州省清镇市的——花鱼洞大桥。它的获奖不是因为大,而是因其将生态理念融入工程设计,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花鱼洞大桥跨越红枫湖湿地公园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实现“水源零污染,景区零干扰,废料再利用,景观新地标”的建桥宗旨,建设者们首创了“边建边拆”的改建方式,成为山区桥梁的改建典范。花鱼洞大桥的建成也标志着贵州在山区峡谷桥梁“小而精”建设上达到了一个世界认可的全新高度。

三、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现在世界最高的桥梁是贵州北盘江第一桥,桥面至江面的垂直距离为565米,而预计2025年,这一纪录即将被打破。打破它的不是别人,正是同样位于贵州的花江峡谷大桥。贵州花江大峡谷,被称为“地球的裂缝”,两岸崇山峻岭,陡峭连绵的山峰深切千米。然而想在“地球裂缝”上造桥,绝非易事。目前在建的花江峡谷大桥于2022年1月开工,跨径达1420米,桥面与桥下北盘江的垂直距离达625米,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相当。建成以后,它将是世界最高桥和最大跨径的山区桥梁,成为屹立在贵州群山间的一座新地标。而更高就意味着更大的峡谷风,要面临更大的挑战。比如猫道上常年10级以上的大风,人稍不注意就有被吹跑的风险。为了克服一项项挑战,项目团队联合国内顶尖高校不断创新工艺,攻克了混凝土浇筑、提高抗风安全性、优化索股架设等一道道难题。更令人骄傲的是,这样一座世界级桥梁工程,是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主设计、自主施工,并使用国产建材的自主品牌大桥。‌一路挑战,一路超越,贵州建桥人探索突破的脚步从未停下。

四、贵州制造就是桥梁的保证

建成的是桥,淬炼的却是技术,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建桥人聚焦攻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了许多不可能,攻克了山区峡谷桥梁建造环境复杂多变、大型设备和传统工艺无法施展、生态环境脆弱的世界性难题。在山区拱桥、大跨度刚构桥、高墩斜拉桥、大跨径悬索桥等核心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山区峡谷建桥技术实现“全面领跑”:

为提高混凝土梁式桥梁跨越能力,首创“空腹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建成“世界第一”跨径钢筋混凝土梁式桥—水兴高速北盘江大桥;

为解决超高墩多塔斜拉桥刚度匹配难题,首创“中塔塔梁铰接、边塔竖向支撑结构体系”,支撑“世界第一”混凝土高塔—平罗高速平塘特大桥建设;

为解决山区超大跨径桥梁构件运输困难、抗风要求高的问题,在国内公路桥梁首次采用钢桁梁建成山区峡谷“世界首座”千米级悬索桥—镇胜高速坝陵河大桥;

首创“拱桥塔架自平衡控制方法”,建成“世界最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平罗高速大小井大桥;

首创“利用旧桥建新拱、采用新拱拆旧桥”桥梁拆建一体化工艺,应用于G320花鱼洞大桥,成为世界桥梁绿色建造的典范;

持续提升钢桁梁拼装及缆索吊装技术,采用“北斗定位系统+三维空间激光扫描”等科技智能化技术,建成贵金高速金烽乌江大桥,创造了21个月建成大跨径悬索桥的建桥奇迹。

……

最长、最大、最高、首创……一个又一个全新纪录凝聚着贵州建桥人智慧和汗水的同时,更是折射出贵州山区桥梁建造技术的崛起和腾飞。如今,“贵州建造”已成为桥梁建造界的范本,成为高水准、高质量的代名词。

五、是传承,更是坚守

贵州建桥人,让梦延续,让奇迹诞生。作为“桥二代”,坝陵河大桥建造的亲历者阮有力在接受纪录片《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采访时,给节目组展示了他父亲当年造桥常用的几个“小物件”,并表示:“我工作以后,我修的第二座桥,就已经超过我父亲建的最大的一座桥了。我自己常常想,实际上我还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高速公路大发展的时代,所以我们有机会去修更多更大的桥。”

坝陵河大桥

《万桥飞架——山水间的人类奇迹》的获奖,不仅是对贵州桥梁技术的赞誉,更是对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鼓舞。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国桥梁建设事业创造更多辉煌成就,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