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0.0关注 | 黔剧《腊梅迎香》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参评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7月28日,记者从贵州省黔剧院获悉,黔剧《腊梅迎春》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参评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媒体见面会
黔剧《腊梅迎香》讲述的是贵州省在脱贫攻坚历史进程中,被誉为“当代女愚公”的邓迎香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和自我成长的故事。本剧发挥黔剧“亦庄亦谐”艺术特色,以喜衬悲,笑中带泪,强化黔剧诙谐、幽默的特性,随着剧情和人物塑造的需要巧妙植入,形成大喜大悲的跌宕起伏。《腊梅迎香》是对现实题材的诗情化表达,它将戏剧矛盾主要放在了女主角的情感成长上,而非描写“移山”的技术矛盾冲突上。通过刻画女主角邓迎香的人物性格,表现了贵州人民身上倔强、自尊、自强的性格缩影。
据悉,文华奖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2004年起,第11届文华奖改为三年一届,与“中国艺术节奖”两奖合一,放在艺术节上评选。每一届都有上千台剧目(包括京剧、昆剧等在内)参选,能入围的寥寥无几。继黔剧作品《天渠》入选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后,《腊梅迎香》也从上千台剧目中脱颖而出,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参评第十七届文华大奖。黔剧在数千名竞争对手面前,连续两年入选更是难能可贵。后续,黔剧院将邀请专家对《腊梅迎香》进行修改升华,加强对本剧的打磨,用严谨的态度为冲击文华奖做出充分准备。
黔剧是在贵州说唱曲种“贵州扬琴”的基础上,吸收“贵州梆子(亦称‘本地戏’)”等姊妹艺术的养分而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剧种,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作为贵州本土剧团,黔剧院一直坚持着“讲黔事、发黔声、唱黔景”,立志用贵州黔剧,讲好贵州故事。
近年来,贵州省黔剧院抓住发展机遇,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不断打磨剧团技艺,成为国内高水平高质量的剧团代表,《月正圆》《姊妹崖》《贞女》《大学生村官》《九驿图》《湄水长歌》《天渠》《腊梅迎香》等剧目多次获得文化部剧目奖、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贵州省政府专业文艺奖一等奖和国家艺术基金等荣誉。